深潛闖“龍宮”
——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大深度飽和潛水訓練見聞
■曾行賤 張東傑
寒冬某海域,海面浪潮翻湧,水下暗流湧動。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劉公島船已待機多時,準備進行大深度飽和潛水訓練。
此時,海水流速接近飽和潛水作業條件上限。
越是艱險地,越是練兵處。作業區內,3名潛水員在隊長楊和福的帶領下進入加壓艙備便。憑藉前期良好表現,他們從數百名潛水員中脱穎而出,即將共同發起一次極限挑戰。
該支隊擔負援潛救生、沉物打撈等使命任務,水下作業是關鍵環節。因此,飽和潛水訓練是官兵必須邁過的關隘。
“飽和潛水,就是創造出一種環境和條件,讓潛水員的體內充滿混合氣體至飽和狀態,待潛水員體內壓力與目標深度海水壓力平衡後,再將潛水員送至水下作業。”軍醫王義普介紹説。
隨着加壓艙操作員李玉良扭動閥門,管路中高壓氦氧氣體發出尖鋭的聲音。加壓艙控制室內,報告聲、應答聲、設備低鳴聲此起彼伏。數小時後,加壓艙內壓力達到預定值。
“準備進入潛水鐘!”指揮員李剛的聲音堅定有力。這位曾打破亞洲飽和潛水紀錄的一等功臣説:“任何疏忽都可能危及潛水員安全,不能有半點鬆懈。”
操作員迅速將潛水鐘下放至水下目標深度。通過潛水鐘控制室的顯示系統,李剛清晰地看到楊和福在另外兩名潛水員協助下,已着裝完畢,準備出鍾巡潛。
“打開鍾底蓋平衡閥”“打開鍾底蓋”……李剛連續發出指令,楊和福開始向目標深度挺進。
“報告,水下流速較大,泥質底,能見度0.5米”“開始計時作業”……
李剛介紹,飽和潛水訓練是一項系統工程,一組潛水員下潛,身後有一個數十人團隊精準保障。
數小時後,4名潛水員搶在水下流速加大之前,完成水下計劃深度巡潛作業,順利返回。此次訓練,他們在高海況條件下成功採集多組重要數據。
“今後我們將常態化進行飽和潛水訓練,培養更多具備飽和潛水資質的優秀潛水員。”訓練結束,該支隊領導説。
